“平安银行存款5万送LABUBU盲盒”事件舆情分析报告

2025-06-22
图片

一、事件概要





图片



近日,社交媒体上有用户发文称,只要在平安银行存款就能获得LABUBU盲盒,吸引了大量关注。活动起初是西安地区多家分支机构推出,后在北京、深圳、石家庄等地的部分支行也在跟进这一活动,旨在吸引“纯新客户”,即之前未开立或销户满一年的客户。活动规则为新客户开立储蓄卡并存入超5万元定期36个月,可获LABUBU系列盲盒,同时办理信用卡还可得3.0版盲盒,银行声称盲盒通过正规渠道采购。

对此,6月9日,长三角地区的金融监管部门发布通知,明确禁止辖内银行通过赠送实物礼品或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发放会员福利等方式吸收存款,并要求相关银行立即停止销售此类违规产品,并在2025年底前完成存量业务的有序清理和退出。早在2018年6月,原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已要求商业银行不得采取通过赠送礼物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

6月11日至12日,西安、深圳等地的相关活动已被叫停。



图片

二、银行回应





图片



6月8日,平安银行回应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该行部分分行推出“平安好邻居”新开户回馈活动,参与即有机会获得LABUBU。本次活动针对年轻潮流客群,探索“金融+国潮文化”的一次创新尝试,为客户打造有趣有价值的金融服务体系。

6月9日,平安银行石家庄某支行工作人员向红星资本局表示该新户活动是行里统一推出的,但对 LABUBU 进货渠道不清楚。

6月11日,平安银行西安、深圳等分行紧急暂停活动,工作人员解释称“盲盒断货”或“监管要求”。官方客服则表示该活动为分行自主行为,已结束且合规,但未明确回应是否收到处罚通知。



图片

三、传播情况





图片

截至6月13日,事件相关信息传播量6833条。6月4日起,小红书用户集中发布相关推文,以图片展示战利品,活动开始受关注;

6月6日微信自媒体“馨金融”深度解析,新浪银行于当日进行转发并创立话题#银行存5万送Labubu##平安银行存钱送Labubu#、海马视频等自媒体助推,话题热度攀升;

6月7日,蓝鲸新闻介绍活动详细规则,华夏时报、北京商报、**财经等媒体参与转发;

6月8日,平安银行通过北京商报、新京报贝壳财经等媒体回应:“本次活动针对年轻潮流客群,是探索“金融+国潮文化”的一次创新尝试,为客户打造有趣有价值的金融服务体系。”

6月9日红星新闻、界面新闻、羊城派、果然财经等媒体、自媒体对该花式揽储事件进行评论,该事件热度持续攀升于10日达到顶峰;

6月11日,红星新闻、潇湘晨报、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报道相关活动已被叫停,随后事件热度自然消散。

image.png

从信息传播渠道来看,客户端是主要传播平台,共3951条(占比57.8%),其次是微博1088条(占比15.9%)、微信636条(占比9.3%)、网站553条(占比8.09%),其他渠道占比较少。传播情况如下图所示:

image.png
image.png





图片

四、舆论观点





图片


图片
01

专家观点

一是认可银行揽储与年轻化战略的融合的行为。某银行研究员对界面新闻记者说,银行将LABUBU作为揽储利器的行为,是银行年轻化战略在获客环节的具体实践。反映出银行营销思维的转变。在传统零售业务竞争同质化的背景下,潮玩IP凭借其独特打破了传统揽储礼品(如米面粮油、露营装备)的实用主义框架,通过契合Z世代对个性化、趣味性消费符号的追求,将金融服务与年轻群体的生活方式深度绑定。此外,业内人士分析,LABUBU对客户群体有精准的吸引力,这类青年除了关注潮流有消费欲望之外,是具有一定投资意识人群,这对未来拓展零售业务更有利。通过这一吸睛产品应该可以起到吸收存款和筛选客户双重的作用。

二是认为LABUBU推高银行定期存款成本。据计算,按活动最低标准,存5万元、3个月定期产品利率1%,利息125元,而LABUBU盲盒官方售价159元,银行实际存款成本284元,年化利率约2.27%,高于普遍定存利率。对此,金融政策资深专家周毅钦表示,送礼可作维护客户手段,但需与存款脱钩,礼品价格不宜过大,否则扰乱存款市场秩序,增加成本,影响银行息差。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银行赠礼吸引客户有合理性,银行在吸收存款时不得采取赠送礼物等营销手段。

三是银行应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合理揽储。周毅钦表示,尽管银行经营思路变化,存款等负债规模仍是关键。他建议,在存款利率下降时,银行应通过提供代发工资和优质金融服务等业务来增加负债。董希淼强调,银行应通过优质产品和服务吸引和留住客户,避免通过赠送礼品等手段增加非利息支出和负债成本。他建议银行放弃单纯追求规模和速度,保持存款业务稳定增长,并控制负债成本。特别是中小银行,应转变经营理念,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降低负债成本,确保稳健发展和可持续服务实体经济。


02

网民观点

一是称赞银行送Labubu盲盒吸引年轻客户的做法顺应潮流。

微博@“雪落几回春”:银行存款都送Labubu盲盒了,这太对年轻人胃口了!

微博@jj快乐每一天ll:为了这个Labubu我也要去存款;

微博@籽籽籽籽儿-:labubu现在太火了吧,网上都被卖爆了,这活动太合适了。

微博@中国蓝新闻老年人送鸡蛋,年轻人送Labubu,投其所好。

抖音@Elliot-Lansing:平安银行西安未央路支行的活动。家里人都开卡了,人手一个,亲测官网核查确实正版。

二是认为Labubu盲盒是资本在收割,表示不喜欢该礼品。

抖音@超级大大大菜鸟:太可怕,资本在收割唉。

抖音@狼儿小时候:表面是玩具,实质上是一个击鼓传花的金融游戏,搜一下芳村金融茶,一样的玩法,就看资金盘什么时候崩溃了。

抖音@知己非红颜:最近这玩意儿挺火,没看明白它到底好在哪呀。

抖音@小丫小柠檬���:完全打动不了我。这玩意给我我都嫌碍地方。

三是认为该营销手段不合规,担心钱取不出来。

抖音@潮吧:取钱的时候取不出,存去吧。

抖音@岸边的啊:这是实物揽储,严查。

抖音@小甜心Kelly:存款送礼品,不符合监管要求,没有监管部门注意到吗?



图片

五、处置效果





图片

在此次盲盒促存活动中,平安银行应对不足。活动初期未充分预判和说明合规性,导致公众质疑其合法性。后续处理中,各分行及客服解释不一,信息不连贯,未清晰回应关键问题和充分说明情况,缺乏后续应对举措。响应迟缓和处理不当导致舆情热度上升,损害了银行形象和声誉,反映出银行在信息管理和监管应对方面需改进。



图片

六、声誉风险管理启示





图片



1、创新服务与稳健经营并重。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将金融服务与潮玩等元素结合,为年轻人提供个性化服务,举办主题活动打造多元体验,增强客户黏性。同时,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鼓励金融创新,开展跨界合作,探索新服务模式和产品,满足客户多元需求。坚守稳健经营底线,确保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相匹配,追求业务质量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2、强化合规与风险管理。严格审查营销活动,遵守监管规定,避免不正当竞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加强全员合规培训,提升合规意识。

3、优化舆情管理。构建舆情监测体系,实时收集分析舆情信息,及时掌握公众态度。面对舆情关注,迅速、准确发布官方回应,澄清误解,化解负面舆情带来的公众疑虑。


阅读10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