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都惊现50多白衣人凌晨列队行走集体辟谷互联网数据分析报告

2025-06-29

广州花都惊现50多白衣人凌晨列队行走集体辟谷互联网数据分析报告

一、事件概述

2025年6月24日凌晨4时许,广州市花都区芙蓉嶂风景区附近,有市民拍摄到超过50名身穿统一白衣的居民列队在马路上行走。该视频在网络迅速传播,引发大量关注和讨论。官方随后通报称,这是由老年人参与的集体“辟谷”活动,涉事人员多为60岁以上,通过朋友介绍参加,为期6-7天的断食养生。其统一着装为印有字样的制服,部分人用酒店毛巾遮挡文字。事件因其诡异场面与集体行为引发舆论热议,短时间内成为全国性网络热点。


化都区官方人士称,警方和社区已到场调查,他们是在进行"辟谷",涉事人员共 50 余人,多为老人。上述知情人士表示,24 日凌晨三四点外出属内部约定。



二、事件发展脉络

  • 6月24日凌晨:事件发生,市民拍摄视频上传网络。

  • 6月24日当日:相关视频在微信、抖音等平台首次流传,引起初步关注。

  • 6月26日:花都区官方调查通报,确认事件为老人集体辟谷,人员已离开。

  • 6月27日:事件网络声量达到最高峰,成为当日热门话题。

  • 后续:主要媒体及平台持续报道、评论,热议不断。


三、舆情传播分析

(一)舆情趋势分析

  • 数据总览:全网监测到相关舆情35741条。

  • 声量峰值:最高峰出现在6月27日,单日相关信息达17529条。

  • 趋势特征:事件自曝光后迅速发酵,随着官方通报和专家解读,网络讨论出现多次高潮,随后热度逐渐回落。

(二)传播平台分析

  • 短视频平台:声量**,共16618条(46.5%),以抖音、快手为主。

  • 新闻平台:次之,共15275条(42.8%),如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新浪新闻等。

  • 社交媒体:新浪微博话题#广州深夜白衣人#登上热搜。

  • 微信、公众号:最早信息发布渠道。


(三)互动声量分析

  • 相关视频和新闻推文评论区互动活跃,单条热帖评论数千,二次传播力强。

  • 网络话题衍生大量表情包、段子与二次创作。

(四)情感分析

  • 负面舆情占比:23%,主要为担忧、恐惧、不满、愤怒等情绪。

  • 正面舆情占比:0%,极少有积极评价。

  • 中立/理性:大部分讨论倾向质疑、警惕或反思。

(五)关键词分析

高频词包括:“白衣人”“凌晨”“辟谷”“吓人”“老年人”“官方回应”“伪科学”“健康风险”“制造恐慌”“集体行为”“治安管理”等。


(六)地域分析

  • 广东本地:广州花都本地居民最早爆料,关注度最高。

  • 全国范围:各大媒体跟进报道,网友讨论覆盖全国,尤其在一线城市和北方部分省会城市互动较高。

(七)媒体活跃度分析

  • 主流媒体:深圳特区报、百姓关注、新浪新闻、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多次发稿。

  • 自媒体/短视频达人:评论与二次解读热烈,部分引发二次误读和夸张描述。

(八)信息行业分析

  • 养生行业:部分养生自媒体顺势炒作“辟谷养生”话题,但多数医疗健康专业号发文澄清风险。

  • 法律/社会类媒体:分析公共安全、法律合规风险,强调社会责任和公序良俗。

四、舆论观点

(一)网民观点

  • 担忧恐慌型:“吓死人了,半夜看到真的要出事。”

  • 讽刺批评型:“又是伪科学,拿老年人当实验品。”

  • 理性反思型:“个人选择自由,不能干扰他人,公共空间活动要遵规。”

  • 愤怒声讨型:“扰民必须查查,组织者该追责。”

(二)媒体观点

  • 主流媒体:客观报道事件经过,引用专家观点,呼吁科学理性对待养生。

  • 医疗健康类媒体:反复强调“辟谷”风险,警示老年人慎重参与极端断食。

  • 法律类评论:分析行为是否违法,是否涉嫌扰乱公共秩序。

  • 自媒体/网络大V:从社会心理和群体行为角度解读,警示盲目跟风。

五、舆情分析

(一)舆情发酵原因分析

  • 视觉冲击强:凌晨“白衣人”集体行走,画面诡异,易引发恐慌联想。

  • 群体行为敏感:公众对集体、神秘、非主流行为高度敏感。

  • 养生话题自带流量:辟谷断食本身即为争议养生法,引发医疗和科学圈警惕。

  • 短视频裂变效应:短视频平台推动事件扩散,网友参与度高。

(二)事件的主体、客体、关联体及它们之间的矛盾

  • 主体:集体辟谷老人及活动组织者

  • 客体:花都区本地居民与过路市民

  • 关联体:警方、社区、芙蓉旅游度假区管理、新闻媒体

  • 矛盾:养生自由与公共秩序、科学理性与伪科学、个体选择与社会责任

(三)舆情风险点研判

  • 安全风险:深夜集体外出可能引发交通安全、健康应急等问题。

  • 社会秩序:扰民、制造恐慌,引发不安情绪。

  • 信息误导:养生类伪科学、极端行为误导公众,特别是老年群体。

  • 法律风险:如无资质组织、虚假宣传、扰乱公共秩序等潜在法律风险。

六、舆情处置建议

  1. 权威信息发布:官方应**时间发布权威通报,澄清事实,回应关切。

  2. 加强科普宣传:联合医疗、健康、法律等专业力量,强化养生科普,破除养生伪科学。

  3. 强化监管执法:排查相关养生活动组织者资质,规范养生活动场所与内容。

  4. 完善社区预警机制:建立居民夜间异常活动预警及干预机制。

  5. 引导理性讨论:媒体自律,杜绝夸张、歪曲报道,倡导理性健康的舆论氛围。

  6. 关注老年群体心理健康:推动社区、家庭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科学养生需求。

七、观点总结

广州花都“白衣人凌晨列队行走集体辟谷”事件,是一起因特殊场景与群体行为在短时间内引发大规模社会关注的公共事件。网络传播加剧了事件影响力,凸显了公众对群体非主流行为的敏感、对伪科学养生的警惕、对社会公共空间秩序的关注。事件本身提醒我们,健康养生要以科学为基础,养生自由应与公共利益、社会规范相协调。只有政府、媒体、公众协力推进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才能避免类似“午夜惊魂”再现,让城市生活更加和谐有序。


阅读0
分享
写评论...